巢湖市城东有一水域名洗耳池(此处现已建成洗耳池公园),据说是因尧时一位叫许由的人在此洗耳而得名。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不受逃走了,隐居不出。尧又派人找到他,任命他为九州长。许由闻之,认为此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到一条河边掬水洗耳。时逢许由的朋友巢父牵着一条牛过来给它饮水,得知许由因此洗耳,笑道:“你把水洗脏了,我的牛不能喝了。”说着就把牛牵走了。
许由洗耳的故事很多书上有记载,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这首诗中的洗耳翁就是指许由。据说许由洗耳之地是河南的颖河之滨。当然尧帝时代本无确实文献传世,这故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已无从考证了。《巢县志》对此故事异同,特加按语认为:许由洗耳颖水,“而父实巢人,必不游颖滨矣。大扺先贤遗迹,无容湮没,姑两存之可也。”巢父是巢湖人不知是否有依据,自家的先进人物可以让别处分享,可见巢湖人真是宽宏大量!
还有一说,巢父批评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后人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该水域取名为“洗耳池”,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许由是因不愿当九州长而洗被污染了的耳朵还是因巢父的批评而虚心接受洗耳恭听呢?5000年前的事谁也说不清了。总之,许由在此洗过耳!许由是一代圣贤,无论是淡泊名利还是知错就改都是美德,赞扬他,纪念他都没有错!
其实许由的高大形象是后人赋予他的。这个故事是不是后人杜撰的很难说。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录,连三大古帝尧舜禹的禅让故事都是传说而已,更不用说许由洗耳的故事是不是确有其事了。如果许由的确是淡泊名利不愿意为官而隐藏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找到他是十分困难的。倒是巢父说的有些在理,“浮游于世,贪求圣名”,作秀的成分较大,故意以极端的方式以彰显自己淡泊名利的圣贤美德。
即便许由洗耳确有其事,其形象也远非后人所颂扬的那样高大。上古时期,生产力低下,几乎就没有什么剩余产品,没有财富,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当了“官”,虽有名,但并没有多少利,反而比平民更加辛苦。据说尧帝、帝后也和平民一样劳作。不愿当这种“官”,就是不愿挑重担,不愿意为“国家”多承担责任。喜欢清闲的许由不愿接尧帝的担子而逃走,不愿受尧帝所任九州长之职而洗耳之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未必就是高尚的美德。
好了,洗耳之事当不得真,但是,洗耳池公园是个好去处的确是真的,外地游客来巢不妨领略一下为好!
评论